在路上,忘记的是会痛的呼吸,会累的脚步,回头却能够望到,一路的辛苦和快乐。

不去想是否值得,但用心体会珍惜。

一、关于学习

来自软件学院,三年半载,放肆了整整两年半,然后开始认真学习专业课,2011年基本都是在努力中走过来的,没有太多的游戏没有太多的浪费时间,终于体会到了踏实。由于大学开始第一年一直不务正业,专业知识并不好,dota水平却有很大提升,后来大三要开始实习,紧迫感随之而来,努力看书、仔细研究算法,没事就看新技术,个人的技术能力慢慢地算是赶上来了吧。

连续半年来都是大量的接受新的东西,自己也主动学习和实践,关于服务器、关于数据库、关于黑客,也都有了很多曾经不敢想的一些技术经验,也在此特别感谢Nemo给予的帮助。

还是很想说说一些想法,关于考研还是关于毕业。其实大二我就彻底打算不读研了,坚决到不可动摇。直接毕业要比读研的辛苦,承受的多,而读研的可以继续潜心研究技术,研究生的毕业证比本科生的毕业证在有些公司有些部门有些职位上要更有优势等等。这些对比产生的优缺点都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两者的共同点其实都是在充实着自己的人生,只是方式、强度等不一样罢了。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很多只是“研究”,也见过国内好大学的研究生,问他们平时干什么,回答却是“跟着导师混,没事的时候实验室三国杀”,有很多同学可能是真的很想继续好好学习接受更高的知识理念所以读研。可是周围我见过的一些里,有不少都是不知道为什么读研,看着周围同学基本都想读研,再加上还不想这么早进社会,或许还夹杂着点对社会的恐惧,都选择读研。真的有些不解,我们为什么不规划好自己的道路再做决定呢,自己的人生又有几回年轻的选择呢。走到哪想到哪,这种感觉很好,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想想再走好一些。看过中国大学实验室的研究过的一些技术文章,再看看卡内基梅陇大学针对计算机所发表的文章,可能我很极端,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研究领域研究生所在的氛围,大部分是和国外没有持平的。周围,纯粹的为了技术而奋斗的人少之又少。

实习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和大学期间对比,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东西要比大学等量时间学到的多,这个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学习的高度不一样,这是对我最深的感触,也是让我更加坚定了不读研的这个想法。学习所学的是技术是知识是经验,都可以归结为学东西,读研可能学的更深一些,出来工作所学到的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你所站在的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来学这个知识,而这个学习的层次我觉得比在学校要高,这是一个无形的概念,我只能引用一句别人说过的话“站在一定高度去学习,你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也许有些实习或是直接毕业的同学也和我有这样相同的想法吧。

不论走哪条路,不懈怠,学会选择,学会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因为我和所有每个人都不同,路也不同。

二、关于数学

从小学开始,面对数学的时候,我真的可以变成一个“纯粹理性人”,这么多年了,虽然现在专业课和数学没有完全有关联,可是对数学的那份执着一直不曾褪过色。过年回家,看着书柜里面几十本几十本的数学书籍,自己将近一年没有摸过数学了,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老了,那是心感觉老了。打开,翻一翻,似曾相识的感觉,过去的那份感觉依稀。

活着不只是为了有形的财富,我们更要注重精神的财富。

是时候了,没事的时候我还要重温曾经的数学。曾经看见数论可以很疯狂的去享受,看见不等式、几何变换可以解一道题用四五个小时都觉得值,而现在,买了一本复变函数的书,看一会就想着去玩,说好的大二把拓扑学看完,结果现在都大四的人了还没看呢,大学数学建模课程无所事事的自己,都落了灰的偏微分方程那本书,想想心就痛。家里的那些书都在嘲弄着我吧,物事在而人非。曾经想考IMO的那份情感仍在,不在的却是似曾相识的那份激情。

又不仅仅是数学,我们不都是在成长中习惯,在习惯中忘却,在忘却中慢慢迷失自己曾经的目标曾经的誓言曾经的快乐么!

不论走哪条路,不忘却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激情,真实的动力源泉。活着,更为了与激情同在,数学,我从未忘却。

三、关于看书

这回回家过年,两年多不见的一个哥哥也回来了,那天吃饭喝酒,在一个非常有感觉的饭店聊了四个多小时,最后话题的重点就是聊看书。

聊了很多这方面的东西,不乏有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穷富爸爸,狼图腾这类的常见的书,也说了老子,季羡林的佛这类的大俗大雅之作,等等。喝了好多酒,实在是太尽兴了。聊得过程中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幼稚所在,哥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易经”,然后讲了好多里面的东西,很多人一听这本书就总和玄呀幻呀联系到一起去,能承受得了上千年文化的过滤的书籍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易经小到对于人、大到对于国都有很好的研究之处,具体给我讲了几个例子,真的是内容简而深,有些东西就一页有些人可以研究一小时,有的人甚至可以研究一年,真的是这样。第一次让我真正接触到易经这本书,也真心把它列入到人生中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书籍。

说到看书,从感性的角度来讲,是一定要和文学联系到一起的,文学是要慢慢培养的,和大学之前学的语文那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可以调侃地说,语文就是糟粕,与文学无关,与识字有关。

曾经写过三本诗集,不过没有一本完结,按时间排序的话是,一本偏重与爱情,一本偏重于感悟,一本偏重于生活。现在写诗写东西,也更加倾向于偏重生活,而非虚无缥缈的文字感觉。这也是一直深爱着海子的原因,也为海子写了几首诗,也能为海子流泪就像当年看Beyond演唱会唱歌时为黄家驹流泪一样。作为诗人,和别人聊天时说过,很多出色的作品都是开始和结尾,开始时的那份懵懂写出的诗有着真正诗的感觉,而写到最后到老或是到结尾的时候写出的诗有着真正诗的含义,那是只有经历了之后才能写出来的。这是一个过程吧,而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从开始的感觉到中途的积累感悟,到最后的结束,经典之作来源于开始和结尾。而海子的感悟来的实在太快了,快到年轻时就已经走到了诗的结尾,快到“通向太阳的桥”也就是山海关的铁轨了解诗人的生命。

我已经不在写诗,不代表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悟,而是我自知诗的领域我无法感受到太多的诗的灵魂,带着幼稚的、自认经典的、好的坏的、统统的自己笔下的诗,也结束了,只是没有像海子那样结束的干脆,我还活着,带着不会磨灭的感觉,享受可以享受的文学,是一种幸福。

不论走哪条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感悟,我不追求大彻大悟,但求享受精神财富的过程中,不忘找寻现实的幸福。

四、关于游戏

我喜欢dota,为了dota我可以买dota的衣服,成天成夜的玩,可以玩到第二天都不困。很早以前我也喜欢玩跑跑卡丁车,为了跑跑,我可以花人民币买4、5台车,买888牌照。再早以前,我喜欢打电子游戏,打三国战记,打拳皇。一直,我喜欢打桌球、打斯诺克⋯⋯

游戏,之所以痴迷,是因为有一些人一起和我玩,我不喜欢玩一个人的游戏。有些人可能很少玩游戏吧,为什么我们爱玩游戏,其实不仅仅是其中的快乐驱使着我们疯狂的爱上这些游戏,重点是周围有一群哥们也在和你一起玩。

仔细想想,我认识的一些好哥们,其实都是以前或是现在还经常在一起打游戏的人,好哥们好朋友很少是从单纯的学习过程中、工作过程中所结识,那些只能算是朋友,真正的好哥们好朋友大部分不都是经常在一起玩的么,在玩的过程中关系越来越好,然后再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更加坚定了那份友情。所以我一直不排斥游戏,游戏更能让两个人的关系拉近,当然玩物丧志那种极端的做法和朋友又另当别论了⋯⋯

不论走哪条路,游戏是生活的调味剂,友情的一个基底,家庭和生活中也不可缺少的乐趣,玩游戏是一种潇洒,是一种态度,与堕落无关,只要我衡量好游戏的标准。

五、关于异地恋

这是我大学中很有成就感的一个关于,以前的对话,以前某些同学说过的话大概如下吧:

“我和他不可能的,异地恋你懂的。”

“异地恋肯定不能长的,不用想。”

“啊,他们竟然也分了,当时可是咱们榜样啊,好像是异地很累就分了。”

“对不起,我不想每天都看不见你。”

太多太多的例子,太多太多大家没事就挂在嘴边的异地恋不可能,有经历过的、也有没经历过的,反正大部分都是这个意思:异地恋不会长。

有些时候听到他们私下经常讨论这类的事情,女朋友也定期会告诉我几个她身边异地恋分手的例子,没上大学就听了不少这样例子,结果上了大学以后发现身边真的是好多好多这样分手的例子,然后两个人最后只能是祝福找到更好的吧。也为那些人们呐表示遗憾和伤心,但是也需要反思。

不是说两个人爱的多深,感情就多稳定,很多海誓山盟的话在被爱情冲昏头的时候谁都会说,可是那份坚持,每天互相看不见、听不见的坚持却很难。两个人即使在一起一年,说感情多深多深,那也是不恰当的,深是要由时间的长河所慢慢积淀的。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 “最初爱是一种感觉,后来时间久了爱变成了信念,两个人走着走着,现在爱成为了一种幸福的习惯。 ”

异地辛苦,却没有困难,两个人在一起,不需要证实感情有多深也不需要想念有多深,这些都是时间慢慢来诠释的东西。而两个人在一起,不在一起的时候,那份相信、那份理解、那份默契很重要。有人说异地恋贵在坚持,可是很多人坚持的很好突然累了坚持不下去了这不也白扯么,我认为贵在寻找并分享异地所能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而这些幸福和快乐就是建立在信任、了解、互相着想的基础上。

不论现在在不在一起,我习惯想着你,而我也坚信你也早已习惯想着我。这不就是现实中的对相信、理解、默契的一种诠释么。

不论走哪条路,我知道一直有个人在陪着我,那么这条路早就命名为幸福的路了,而不论前方有没有艰辛和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爱了请深爱”、“在一起请珍惜”。祝福那些异地恋的孩子们,也像我一样快乐、知足、幸福,也祝福他们奋斗、努力早日在一起。

六、关于理想

看过一些人的成长历程,在看看自己现在的状态,随时警惕自己,不懈怠吧。

曾经写过一段话,很伤感,却⋯⋯

陌上花开暖暖归,断桥芳草不识泪。冷夜落看回忆时,糟粕遍地奈何回。

很多事情都是以美好的开始记下,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了,一切都是不经意间的。时常提醒自己,要经常警醒,在这样一个腐化的生活中,难免会变得浮华,变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善于改正。有理想是好事,理想多了就未必了。这是写给我自己的一些总结与想法,走走停停,停下来想想,然后继续走,挺好的。

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又经常总结的习惯,也经常会想想自己前进的方向,可是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仅仅是想想而已,再或者是树立了太多的期望而最终一个都没有完成,这些都是可悲的。

不论走哪条路,在此告诉自己也祝福大家,时常想想,之后也要努力去做,我们还太幼稚,还算年轻,不浪费太多时间,不遗憾太多事情,享受成长道路的快乐,积累漫漫人生的幸福经验。

我在路上,2012是时候了⋯⋯